殿行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九十五章 骗局(第1页)

一秒记住【】,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那么,自称“唐十三”的唐居易会就这么摇身一变,成为了战力爆表的开挂少年吗?

当然不会。

所有的对于芈清月以及她身后势力的试探,全部来自于唐居易的观察。

在与“唐”达成一致之后,二者的意识不再像以前那样相互割据,反而是水乳交融,成就了如今这个全新的意识个体。

唐居易仍旧是唐居易,他有着二十年来的所有人生记忆,但是在同时也拥有着“唐”的全部特质绝对利己、桀骜自负、恐怖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这就是那个带着兔子面具的男人所想要看到的——一个理智和自负的完美综合体,同时拥有着漠然的残忍和微薄的底线。

在记忆整合之后,唐居易明白了很多。这种感觉很奇妙,可以说是他算计了自己,也可以称作他被自己算计,一种混杂着喜悦和愤怒的复杂情绪也的确困扰了他一段时间。

但是在芈清月离开房间的五个小时之内,唐居易已经彻底地消除了这种外在情绪的影响。

对于唐居易的想法,可以总结为四个简单的字——既往不咎。

不论是主意识也好,次意识也罢,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全新的个体,那么再纠结于以往的得失显然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从自身出,抛开情感的因素不谈,这对于唐居易来说其实是一个绝妙的成长。

这就是绝对利己和绝对理智只从纯粹的利益角度来看待事物,不沾染情绪的波动。

而在解决了自身的问题之后,唐居易也是迅构思好了一个计划。

先从四周环境来看,房间的四面墙壁中有一面的构造和其他三面有着些许的差异,因为灯光照射在墙面材质上的反射程度不同。因此,唐居易很快联想到了“单向玻璃”的可能性。

做为审讯室而言,除了和“被审讯者”面对面的角色之外,理应是有着另外一个站在局外视角的观察者,来对于整个审讯的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而这种行为只通过摄像头的记录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很大几率会有着单向玻璃的存在。

考虑到这一点,唐居易便已经假想出了一个未知的“观察者”,并从这一点着手开始准备。

第一步,就是制造出和先前截然不同的外在表现,来为“维度的使者”身份进行铺垫。这一点很简单,只需要一点言语上的谎言配合着某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足够。考虑到暂时暴露自己的储物空间还没有必要,于是唐居易便打算从芈清月入手。

对于疼痛的忽视只需要暂时切断和身体某一部分的神经链接就能做到,而这一点对于“唐”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因为他对于身体和意识的控制力远远凌驾于唐居易之上。

而对芈清月的“白色利刺”的分析,则是通过纯粹的观察得出。经过几次被穿刺的体验之后,唐居易已然是现了那白色利刺的行动规律,也就得出了必须通过接触介质来蔓延的结论。

先前芈清月收回利刺时,唐居易也曾看到那些东西缓缓收敛回芈清月的体内,也就有了两种判断

1.这是一种类似法术的特殊能力

2.这是一种伴生组织

而在被穿刺时,唐居易也有注意到自己并没有流血,但是生命值却流失得格外迅,加上排除了芈清月是脱者的可能性,自然就得出了更接近现实常理的结论——一种意念操控,可以通过吞噬来回复能量的伴生结构。

至于本体弱,则是通过对芈清月的行为举止以及穿着看出。如果说她的身体素质极为恐怖,那么理论上不应穿着这种严重束缚身体行动的西服,以及那黑色的高跟鞋。加上芈清月走动的度也符合一个正常年轻女性的标准,所以唐居易也是做出了判断。

在芈清月第二次返回这个房间时,唐居易也有注意到她的眼神和唐居易视野盲区之外的某个位置有着短暂的交流,所以更是坚定了最初对“观察者”的猜测。

所以,唐居易先是一反常态地自称“唐十三”,又给自己捏造了“使者”的身份。加上对痛觉浑不在意的模样,更是为他“将这个身躯作为物质载体”的说辞提供了佐证。

配合着对芈清月能力特质的精准判断,又一脸轻松地点名了“观察者”的存在,唐居易成功地在芈清月和外头那个未知的人心中埋下了疑惑的种子。虽然其中疑点重重,但是他们必然也会考虑一番。

为什么要自称唐十三?只是存粹因为“十三”比较具有纪念意义,而别的什么“唐二狗”也不是很应景而已。

回到现实,成功达成了目标的唐居易仍旧是在看着芈清月肆无忌惮地笑

“喏,有人话了。”

芈清月看向了那一面被唐居易怀疑过的墙壁,随后才冷冷地转过身去,重新坐回了椅子上。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