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行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24章 红楼梦书名变迁隐藏的秘密(第1页)

正文

按第一回叙述,《红楼梦》先后经历了《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这四个书名的变迁。

我们必须清楚,不论这四个书名,作者假借谁的名号起下,其实,都是作者本人。

作者为甚不起一个名,显得明了;或者起十个,显得古旧珍贵?单单只起这四个呢?

我觉得,一方面是做广告,强调这书好,引读者兴趣;另一方面,是怕读者误读,想提醒读者!

那么,作者想提醒读者什么呢?

《石头记》这个书名,很显然是提醒读者注意石头。石头在书里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存在,一直挂在贾宝玉的脖子上。好多故事情节都是围绕着它展开。通常放在第一位的,都是最想引人注意的。所以,我觉得,作品中有关石头的表达,最接近作者真实的写作意诣。石头是什么?按书中所记,是一块补天之材,却没有被重用。这跟作者自己有才,却郁郁不得志是吻合的。和书里的主要人物,贾宝玉的人生境况,也是吻合的。

《情僧录》这个书名,应该是提醒读者,这是一本言情小说。

从情,这个角度看,正如作者书中所写,空空道人以为,这书,不外谈情而已。一般的小说,全都谈情。这话,本不必说。但作者却专门拿出来说。可见,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此情,非彼情!这样一个意思。也就是说,他写的情,是和别人写的情,不一样的。这个意思,在这段文字前面的文本中,是专门有详细表述强调的“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

那么,是什么情呢?从情的品种看,有爱情,亲情,友情,世情,愤恨之情,爱国之情等等。

一般读者,看这书,多半会被一位帅哥和几位美女的爱情吸引,而忽视作者其他情感的表达。

所以,我觉得,作者多半是想强调不要只当爱情故事来读!还要注意亲情,友情,愤恨之情和爱国之情等。

从僧,这个角度看。非常有趣!怎么有趣呢?僧,应该是佛教徒。也就是修佛的那些人。可是,给自己改名为”情僧”的这位,原本并不是佛教徒,而是一位道教徒!因为,他原本的名字是“空空道人”。

看到这儿,我就暗自惊叹这《红楼梦》实在厉害的很!一个道教徒看过之后,居然会弃道投佛。难道,它是一部非常神奇,非常有魔力的佛教经典?

再仔细想想,这空空道人,能见到石头的原身,并能与其对话,说明,他也是位修炼成仙的人,或者,至少也像当初下山时的姜子牙,差不多算半仙。照此,他功力也是不错的!居然,这么轻易,就让《红楼梦》给收伏了!渐渐就变成一个佛教徒!

我想作者,让空空道人信仰改变,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写作意图呢?

一个人身上最难改变的东西,就是这个信仰!

这事儿,突然,让我想到了《西游记》。

据考证爱好者透露《西游记》的成书时间,大约是156o-158o年。《红楼梦》的成书时间,大约是1758年左右。相差二百年左右。照此说,《红楼梦》作者,多半儿是看过《西游记》的。因为,《西游记》很火呀!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原本学的是道法,应该是道教徒,猪八戒和沙僧也是。后来,他们全投到了佛教门下。这一点,与空空道人的华丽转身,多么相似!

还有,孙悟空原本是块石头,后来,幻化成猴。《红楼梦》里,也是一块儿石头,幻化成仙。这也极其相似!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创作,受《西游记》的影响不小。

从世界观这个角度看,《西游记》表达的是一段佛渐盛,道渐衰的历程。我想,这和当时的现实,是对应的。《红楼梦》的作者应该也在表达这个意思!

《风月宝鉴》这个书名,应该是提醒读者注意理解书中的“风月”。书里说是孔梅溪起的名。这名字,显然是假托。依据《红楼梦》作者写这书的特点,一般有名姓的,多半要赋予一定的意义。那么,这个孔梅溪,为什么姓孔?名字里为什么有梅,有溪?确实也值得思考。

有人可能会以为我这样想问题,有点过度解读的味道!或者有点儿穿凿!

但是,由于《红楼梦》作者有这种习惯所以,我还是想先穿凿一番,再对穿凿的结果做一下分析,有道理,说不定就对了!没道理,就把它当成一次锻炼脑细胞的机会了。反正平时瞎浪费脑细胞的时候多了去了。

先看我下面对孔梅溪的第一组联想

孔-孔子-儒家-正统思想。

梅-梅花、梅枝-四君子之一(雪中绽放,有傲骨的那种)。

溪-小股水-山泉(多半儿是清澈风底的那种)-清朝—清流(一种孤傲性格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